中国传媒沙龙第4期暨“微短剧+”赋能文旅融合主题研讨活动专家观点集锦

发布时间:2024-06-23 20:21点击:



作为一种新兴网络文艺形态,微短剧正逐渐成为促进文明与科技相结合的新载体、实现传承与创新的新动能、连接过去和未来的新桥梁。透过短小精悍的剧情和紧凑的时间安排,微短剧不仅可以快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还能赋能文旅产业发展,为文旅融合注入活力和无限可能。

2024年年初,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推出“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在全国掀起文旅微短剧创作热潮,推动一批实体取景地获得高曝光、热讨论。为配合好计划施行、阶段性总结经验,在2024将近年中的时刻,一场“含金量”十足、话题讨论深刻的活动,落地陕西西安。

6月19日,中国传媒沙龙第4期暨“微短剧+”赋能文旅融合主题研讨活动在西安交通大学创新港举行。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胡智锋,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副会长、国家广电总局网络视听专家组成员陆先高,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副所长、广播影视研究中心主任殷乐,映宇宙集团执行总裁、总编辑夏晓晖,抖音集团媒体合作部运营负责人戴诗媛,快手星芒短剧业务负责人王海月,腾讯视频微短剧文旅业务负责人陈佳欣七位专家发表主旨演讲,共话“微短剧+”赋能文旅融合的现实图景与广阔未来。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胡智锋发言

胡智锋提出,作为一种艺术内容与生活方式,网络微短剧具有剧集性、微短化、网络性等特质,能够综合传统长视频和短视频的优势,通过有机创作、高效传播、深度体验形成产业优势,但微短剧在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在创作层面,微短剧作品的数量不少,但典范制作不太突出,质量有待提高;在传播层面,用户对微短剧的关注互动比较多,但是深层次、稳定的互动效应还不明显;在市场层面,微短剧的表面规模不小,但头部引领不够;在监管层面,关于微短剧的政策文件众多,但监管效能不足。为此,应当聚合监管、市场、创作、教育等四方合力,立足微短剧自身的艺术特色,借力媒介融合优势,进一步开拓创新空间,生产出更多引领文旅产业发展的优质内容。

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副会长,国家广电总局网络视听专家组成员陆先高发言

陆先高聚焦于“‘微短剧+赋能’文旅融合的辨识度从何而来”这一问题,提出要将变化的人文理念融入不变的自然景观,将实的文化符号融入到虚的文化环境,将内容价值融入到文旅IP,在社会发展的底色中、生活与情感的律动中、技术与创新的碰撞中创作出独特的故事。“辨识度”是文旅微短剧的灵魂,它不仅是解决微短剧题材同质、剧情套路问题的有效路径,也能达成“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目标。同时,辨识度只是其中一个方面,赋能文旅融合还需要多方面发力,要在变与不变中寻求平衡,利用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创造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熟悉互联网内容产品规律,通过提升传播成效,使微短剧成为文旅融合的有力推手,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副所长、广播影视研究中心主任殷乐发言

殷乐认为,微短剧发展势头正盛,成为赋能文旅的优势“赛道”。与其他形态相比,微短剧更具有移动性、紧凑性、冲击性和戏剧性,是一种处于高密度的信息状态和高浓度的情感状态之中的融合性载体。在数智时代,要借地方文化之势,造文旅融合之梦,即借助微短剧传播地方文化的优势,在文旅融合背景下探索用微短剧讲好中国地方故事的创新策略。例如,我们应当抛弃对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的直接展示,通过对文化元素的重新解读和深刻理解,用新的时代内涵讲述新的文化故事,用“老故事”造“新梦”,让观看者的身体置身于文化传播情境中,以此来强化地方文化和民众的情感连接,实现剧情和文化的双向增效,最终把微短剧的“入场券”转换成为地方文化传播的“金名片”。

映宇宙集团执行总裁、总编辑夏晓晖发言

夏晓晖基于映宇宙运营微短剧产品的实践经验,分享了用微短剧实现文旅资源深度融合的看法、建议。他提出,当下旅游呈现出小众化、个性化特性,而微短剧表达的轻量化和平台推送的精准化等优势能够为小众旅游项目提供更好的出圈契机。“微短剧+”背景下,文旅市场内容类目、盈利模式都将会改变。作为一家致力于“全场景新社交平台”的互联网集团,映宇宙公司于2022年抢先布局微短剧市场,历时两年集团已搭建四个项目组,团队规模超1000人,共制作700多部网络微短剧,其中超70部达千万级播放量,有5部作品获得上亿播放量。未来,集团将以西安作为产业布局的重镇,推进微短剧与文旅、电商等其他产业协同发展,创作与当地文旅资源紧密相关的故事情节,打造更加完整、多元的产品线体验方式。

抖音集团媒体合作部运营负责人戴诗媛发言

戴诗媛表示,过去几年,微短剧行业蓬勃发展,抖音集团在微短剧赛道持续发力并不断加大对平台创作者的扶持力度,着力提升内容品质。2021年,抖音推出微短剧优质内容扶持计划;2022年开始小范围尝试精品短剧内容创作;到今年年初,抖音正式发布“辰星计划”,携手广电机构、融媒体、影视机构等,共同探索微短剧内容创作的更多可能性。目前,有600多家机构、8000多名创作者在抖音深耕微短剧内容生产与传播,涌现了一些头部爆款内容。未来,抖音将继续致力于打造优质内容,持续优化相关产品功能,推动“微短剧+文旅”的双向奔赴。同时,微短剧产业的健康和创新发展也离不开科学的评估机制,在此意义上,“繁星指数”评测体系无疑扮演着重要角色。

快手星芒短剧业务负责人王海月发言

王海月指出,快手星芒作为平台方,处于微短剧传播的“下游”,承担着内容发行和营销的任务,只有与“上游”的内容创作者保持良性合作,才能在新生态中生存下去。因此,快手尽全力为创作者打造最佳的内容生产环境,提供了流量扶持、专业指导以及多重资源支持,保证内容创作者能够在整个项目执行周期内得到充分的帮助,从而创作出真正打动用户、被用户记住,甚至值得用户二刷三刷的好内容。此外,快手还积极响应“跟着微短剧去旅行”的政策,在文旅赛道上做出尝试,通过调动平台电商、直播、短视频等多重形式辅助文旅宣传,创作了大量风格迥异、内容多元的微短剧作品,实现了流量和业绩的双向增收。

腾讯视频微短剧文旅业务负责人陈佳欣发言

陈佳欣重点介绍了微短剧“情绪+”的创作方法,即进情绪要“快”、抓情绪要“准”、讲情绪要“狠”。在故事选择上,微短剧要把情绪作为抓手,选择市场热门的题材类型(基本点),更新人物和设定(破题点),带出话题与思考(升华点);在制作手法上,微短剧要以叙事为本质,用拍摄抓住情绪、剪辑加强情绪、音乐烘托情绪。只有那些既洞察生活,抓住社会情绪又具有优良叙事的微短剧,才能实现口碑与市场的双赢。未来,腾讯视频将推出“城市火星计划”,进一步加大与各地文旅部门以及内容创作者的合作交流,通过公司专业的制片护航、运营保障、营销支持以及商业化协同,结合地方典故、文物和古迹,找到适合创作和传播的最优内容,以深度赋能地方文旅发展。

与会嘉宾合影

“以剧促旅、以旅促文、以评促创、以评促改”,微短剧的价值不仅在于打造新的内容传播风格,更在于形成产业交互的崭新生态。本次活动由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微短剧委员会、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传媒杂志社、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院共同主办,映宇宙集团、央视网光华创想承办。活动反响热烈,吸引了来自业界、学界的高度关注。

目前,由中广联合会微短剧委员会、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区域品牌与传播研究院联合推出的“微短剧+文旅”专项评测活动正在有序推进,对“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推荐作品进行追踪、分析、研究、评议,引领微短剧健康发展。

文:张铁云、李彤钰


热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