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风雨兼程,初心历久弥坚。在建团百年之际,青年人更应不忘初心、鼓足干劲、勇担使命、奋勇前进,从团的百年伟大奋斗历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青春力量。
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西安交通大学于每年寒暑假举办“微光”公益线上支教活动,目前已顺利完结3期。来自全国多所高校的志愿者们化身“微光”,为村镇学生们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辅导、多样化的公共课程,他们将知识转化为能量,以科技相连照亮远在他方的人们。
化身“微光”奋勇前进
第三期“微光”公益线上支教活动由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研究生会和硕0193党支部主办,西安交通大学航天学院文治书院师生联合党支部、外国语学院硕1107、硕0118党支部、新媒体学院硕1192、1193、1194党支部、第一临床医学院宗濂书院师生联合第三党支部、唐仲英爱心社、法医学院研究生会、电信学部软件学院硕1234党支部联合举办。
支部共建的合作形式为活动提供了稳定的志愿者资源,以此为基建成“微光”公益支教团1队、2队、3队,同时,活动也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和村镇学生,包括来自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17所高校的超过300名支教志愿者,来自陕、川、云、豫、湘等18个省的300多名村镇学生,在16天的时间里,总志愿时长超过16000小时。此外,第三期“微光”支教首次实现定点对接,与四川仪陇、云南施甸、河南获嘉达成长期合作,为志愿者们化身“微光”,助力乡村振兴提供稳定平台。
第三期“微光”支教沿用“一对一答疑”和开设公共课的培养方式。针对学生薄弱点,志愿者们为学生进行一对一辅导,并在此过程中与学生和家长保持双向沟通,确保支教达到切实效果。志愿者李晓娟在谈及自己的辅导过程时说:“我会与学生互相磨合来增进关系,让后续答疑或学生心理辅导能更顺利。”通过摸索和交流,志愿者与学生们逐渐形成了相互适应的分享和交流模式,学生平祥琪在提及一对一答疑时说:“网课自由度比较高,可以随时提问,我感觉能学很多。”
志愿者刘姝麟的支教过程
志愿者赵欣宇、学生杨紫珺王盈卜
组图志愿者和学生的一对一答疑
除了“一对一答疑”,此次线上支教还面向学生和家长开设了多样化公共课,包括大学介绍公共课、英语音标课、航天知识科普课、媒介素养课、十万个医学为什么课、抗疫中的先锋党员等,致力于全面提升村镇学生及家长的综合素质,不局限于乡村教育振兴,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组图部分公共课
传递“微光”,一路向阳
短暂的支教活动或许并不能帮助学生们在学习上有重大突破,但却能将志愿者们所坚持的精神传递给他们。学生姚钱深说:“我邀请了同学参加这个活动,他们的评价都是好的,我们都希望以后有机会也能在这当志愿者!”
在支教结束之际,很多学生都通过手写信的形式表达感激之情,虽字迹稚嫩,但却饱含深情。学生王凤娟在对志愿者马蕾的信中写道:“之前我都不怎么敢开口讲英语,这些天在老师的带领下逐渐放开,之前在学校没听懂的地方和不会做的题型,老师都有针对性地讲,给了我很大帮助!”
组图学生们的心得与体会
“我知道城乡教育资源之间存在差距,但这次支教却使差距第一次暴露在我面前。扶贫虽已实现,但乡村振兴仍任重而道远。”志愿者李艾静在经历16天支教后感慨道。除了李艾静,很多志愿者也积极分享了自身感受,白晓宇说:“疫情期间我没办法去同学们身边教学,线上支教极大程度削弱了地域和时间的不自由,让我可以帮助到需要帮助的同学。支教不会停止,我的热爱不会削减。”
在志愿者与村镇学生交流的过程中,他们传递的不仅是知识和情感,还有“微光”所带来的精神。他们虽未曾谋面,却对对方充满信任;虽年龄有别,却能成为良师益友;虽远隔万里,却会互相影响对方。在志愿者眼里,学生们渴望知识、勤奋刻苦、对未来充满希望;在学生眼里,志愿者们无私奉献、不辞辛苦、用“微光”照耀他们。
组图志愿者朱文轩的支教记录
凝聚“微光”,久久为功
“微光”支教目前已成功举办三期,累计招募国内外30多所高校500余人次的志愿者,支教全国近20个省超过500人次的村镇学生,为乡村教育振兴贡献了扎实力量。行动之外,支教团队坚持思考,将活动持续推向深入。第二期形成学术论文一篇,试图从传播学视角全面分析大学生云支教,并提出优化路径。第三期则以访谈形式多角度了解学生所在村镇教育情况,从不同专业角度形成三篇调研报告以对问题及经验加以总结。
回忆峥嵘岁月,守好根脉以走好未来路。为激励青年人投身支教,服务乡村,每一期“微光”支教都会举办政治学习,从《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建党百年献礼剧到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相关文件,每一次学习都激励青年人牢记使命,走好未来。
微光公益团队部分成员合照
“微光支教会一直举办,农村生养了我,我应当饮水思源,回馈其恩情。面临村镇教育暂时落后的现状,身为党员,我理应服务社会,国家需要就是青年人奋进的方向”,“微光”活动发起人黄斌说道,“只要学生和家长有需求,‘微光’支教会一直办下去。”
尽管“微光”支教还犹如幼苗需要成长,但每期都会汲取经验教训,不断尝试创新,凝聚青年力量,将知识传递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一束“微光”虽略显薄弱,但只要久久为功,微光定会越来越亮,直至冲破时间和空间的阻碍,为村镇带来光亮,为乡村振兴贡献一份青年力量!
文:新媒体学院崔怡珂周春燕刘艺菲黄斌
图:“微光”公益支教团1队、2队、3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