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下午,新媒体系在线组织开展了第六次“学习强科”业务研讨活动,本次活动由系主任陈强教授主持。黄蓉副教授领学了“习近平关于风险治理的重要论述”相关内容,新媒体系全体师生参与研讨。
黄蓉副教授首先深入解读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风险治理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维护国家安全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是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有力保证。在实践中,我们必须坚持安全与发展的良性互动,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还是社会等各个领域,都要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在科研工作中,我们同样要贯彻这一理念,要紧密关注国家发展大局和时代需求,将安全与发展的良性互动作为我们研究的重要方向。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探索,为国家和社会的安全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陈强教授进一步谈到,要着力防范化解政治、意识形态、经济、科技、社会、外部环境、党的建设等领域重大风险,尤其是意识形态领域的风险。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深刻阐明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工作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必须坚持以立为本、立破并举,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而在这过程中“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发挥作用”。结合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我们新闻传播学科在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构建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工作机制和评价体系、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完善舆论引导机制和舆情应对协同机制等领域都大有可为。
与会师生代表结合所学内容积极开展研讨。新媒体系党支部书记牛耀红副教授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在总结我国风险治理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建立健全风险研判机制、防控协同机制、防范化解机制。其中新闻传播学应发挥重要作用,尤其在大数据时代,新闻传播学者更应主动作为,在推动风险治理智能化、协同化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张媛教授表示,进入新发展阶段,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既带来一系列新机遇,也带来一系列新挑战,是危机并存、危中有机、危可转机。我们要辩证认识和把握国内外大势,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勇于开顶风船,善于转危为机,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张铁云副教授提出,新闻传播学本身就具有跨学科性,对风险或风险治理进行观照有助于丰富新闻传播学科的知识体系。在研究中,我们要看到风险治理不仅是一项实践课题,比如可从模型构建和策略引导以及效果监测等方面展开思考,同时还要注意基础研究也应是风险治理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诸如风险之为风险的阈限空间、风险—危机的迁转机理、结构性风险何以是风险之大者等问题都值得我们从理论上进行运思,只有从理论上论证和梳理清楚这些基础问题,围绕风险及风险治理的模型和路径构建才更加可行、落地。沈霄副教授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为什么要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防范化解哪些重大风险、如何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提供了根本遵循与行动指南。当前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在重塑新闻业务的同时,也会对社会其他系统形成的潜在风险,如虚假新闻、数据偏见、认知操控等。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新技术环境下新闻传播的系统性风险及其治理问题。
赫中华副教授指出,作为新闻传播专业的一线教师应积极将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环节,打造“有温度”的融媒体创新展览展示,让广大学生真正感受到主旋律、正能量,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叶妮副教授表示,网络时代要强化风险意识,居安思危,从科研和理论层面进一步抓紧学习,紧扣习近平总书记党的二十大以来的最新指示。
此次“学习强科”业务研讨活动,深入学习讨论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风险治理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加深了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理解,更激发了对新时代风险治理与意识形态工作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在风险治理方面,积极关注国内外形势变化,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为国家的长治久安贡献自己的力量。在意识形态工作方面,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不断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提升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新媒体系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学科建设、科研创新和服务社会的强大动力。
文字:王晨晨
图片:王晨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