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建设与学科发展”高峰论坛第二场圆桌会议纪实

发布时间:2017-06-04 13:29点击:


在“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建设与学科发展”高峰论坛的第二场圆桌会议上,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院长张昆教授作为主持人对上午的大会主旨发言作了回顾。接下来,围绕着“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建设与学科发展”的议题,来自西北大学、郑州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的三位学界代表和来自华商网的业界代表分别进行了4场主题演讲。

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王春泉教授关注新闻传播学的走向。他认为,“轻文明”改变了社会、撬动了当今固定的教育范式。面对历史语境与现实,必须健全“预流”自觉,重新出发,走出“自得其乐”的狂欢,重新重视新闻基本素养的培养、学习新技术、并为之注入创业精神。要强调学生的主体性、高度重视“做中学”,形成“以自组织概念为核心”的后现代教育模式来对抗后现代。

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张淑华教授以2015年的数据为样本,系统梳理了公共传播从学术到学科的发展过程。她肯定了近年来的研究对于公共传播从学术研究走向规范学科的阶段性意义,但同时也提出其转型升级中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最后她对于公共传播研究的未来趋势做了展望,认为“体系化的理论构建和面向高等教育实践范式的探讨具有迫切的当下性”。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学院媒体技术与艺术系主任吕德生副教授从专业建设与培养方案两个方面报告数字媒体专业建设的内容。在学科建构的过程中,他们优化结构、打造特色,与国外知名大学进行学术交流、设立实验中心,科研成果丰富。在培养方案上,他们以国外优秀大学为参照,坚持“技术与艺术并重,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思想,综合课程设置,努力培育复合型高精尖人才。

华商网总编辑毕诗成基于从业者角度,提出了全媒体时代的价值观和方法论。他首先指出媒体行业是一个与“新闻、信息、内容服务相关的行业”;并认为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之间并无鸿沟,媒体间的差异在于是否运营得当,从而指出新旧媒体融合是一种长期共存的生态,即全媒体时代;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价值观的塑造。通过分析全媒体时代的人才构成,他认为随着传媒机构的重造,当前媒体机构的人力需求更加多元。同时他认为要用产品和运营思维来对待新闻传播机构的运作。其次,他指出随着传媒人的转型,更多传媒人才将会泛化到各个领域中去。最后,他指出传媒教育的发展依旧方兴未艾,并从业界角度对新闻学院的人才培养提出了建议。

主题演讲后的自主讨论环节,各位专家踊跃发言,形成百家争鸣之态。西安交通大学吴锋教授就传媒学界与业界应怎样结合提出问题,华商网总编辑毕诗成认为,学界与业界不能太远或太近,应该保持一定的距离。业界向学界反映时代的问题,学界应在时代的浪潮中起“定海神针”的作用。西北大学新闻学院李阳诘提出在媒介渠道非常丰富的情况下,如何提高叙事能力。张志安教授认为,要有对社会趣味的把握和洞察,要把交互设计与社会建设结合,其根本是对人的理解。

本场分论坛各位学者专家交流思想,观点碰撞,为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建设和学科发展的未来前景呈现了一场精彩的学术盛宴。

供稿:欧阳伊萱 王含阳

热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