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琳:互联网环境下舆论宣传人才需求与学科建设

发布时间:2017-06-04 07:33点击:


6月3日,由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主办的“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建设与学科发展高峰论坛”在西安南洋大酒店召开。本次大会汇集来自全国80余所高校新闻学院院长、教师代表以及新闻界专家200余人,针对当下传播环境的变化对新闻传播学科的发展、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等问题,围绕学界、业界亟待解决的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展开高端对话,为第三次科技革命背景下的网络新媒体对传统传媒的挑战与颠覆做出应对策略。

中共陕西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张琳副主任在大会上就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话题发表主旨讲话。

张琳提出,信息时代需要技术人员,但更需要思想者、创意者。新互联网时代下的复合型媒体人才匮乏是目前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我国每年培养输送的新闻传播学人才不计其数,但真正从事新闻传播领域工作的毕业生却很少,大学在培养这方面人才过程中应根据社会需要有针对性进行培养。

结合工作实际,张琳认为高校应从三方面进行人才培养:首先,新媒体业界综合性人才。目前,新媒体从业人员趋于年轻化、政治素养积淀不足,文字功底历练不够;同时,新媒体硬件的更新发展仍需要大量的高端人才的引入。其次,政务平台运营人才。如今,这类人才在党政机关奇缺,党政领导干部恐网、拒网的现象依然非常严重,很多单位缺乏懂网、用网之人,大部分的政务平台都是雇佣兼职或临聘人员,导致专业管理水平滞后,信息时效性差。其根本原因还是没有人才的及时补充。第三他认为高校应注重培养舆论宣传工作人才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舆论环境更加复杂多变。如何把握好新闻传播规律,善用新媒体宣扬政策,了解社情民意,走好群众路线,应对网络舆情、意识形态出现的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而目前我国舆情处理专职人员数量仍是供不应求。

而对于现代学科设置与教育模式的改变张琳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学科设置应体现用户思维。目前的信息传播打破了传统信息的单向传播,所以在新媒体人才培养过程之中要借鉴经济学、管理学等专业,增加学科设置,让学生体会到学新闻不仅是掌握规律 、聚焦文字和技术,更要学会分析产品定位,策划设计等多角度技能。同时,在跨界、跨学科、跨领域,注重培养综合性人才。多学科碰撞是生产优质内容的源泉。新闻舆论宣传不仅要教授新闻传播规律,更要提供文、理、工、商等多学科交叉结合的实用性课程。最后,突出教育实践、拓展培养模式。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一方面更新传统教育的理念和模式、改变管理的体制、机制,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的机会;另一方面,通过吸纳各界有建树的精英和领军人物,开展实践性导向型教学,积极参与社会化专业培训和继续教育,才能满足拓宽人才培养方式的需要。

供稿:汤英伦

热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