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媒介与社会思潮传播学术分论坛二

发布时间:2019-12-21 18:19点击:


2019年12月21日下午,由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主办的“首届媒介与社会思潮传播论坛”分论坛二在南洋大酒店隆重召开,由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副书记韩博担任主持人,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妥建清任评议人。四位不同学科背景的发言人从不同侧面直击社会思潮的传播,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别样的思路。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新闻传播研究所副研究员刘文帅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新闻传播研究所副研究员刘文帅以乡村振兴战略为背景,对“土味文化”的源流、特征、价值等进行传播学的考察和解读,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中加强土味文化传播的策略参考。他指出土味文化的传播路径体现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特点,大致经历了由“圈内传播”到“出圈传播”再到“全民传播”三个阶段。土味文化是互联网发展催生的乡村传播狂欢,属于城乡文化碰撞融合的产物,体现了社会转型期人们审美趣味从“审丑”到“归真”的变迁;它承载着对中国农耕文明和乡土文化的赞美,让中国乡村被更多的看见,并提升了中国农民的文化自信。

6A70A

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讲师朱多刚

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讲师朱多刚发表了题为《大数据时代公众对社会思潮的关注度:基于百度指数的描述回归》的演讲,他尝试用大数据方法来对社会思潮这个偏质化的课题进行研究。利用百度指数搜索平台采集了2011-2018年8种主要社会思潮的785万余条数据,以探究公众对各类社会思潮的关注度及其时空变化特征。研究发现,公众关注度最高的社会思潮是民粹主义,近8年社会思潮在互联网媒体中的提及率显著影响人们对其关注度,但宪政思潮、民族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关注度与媒体提及率之间不存在这种关联。

西安交通大学在读博士生赵琛

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博士生赵琛通过对1978年至1989年《人民日报》涉及“人道主义”的900多篇报道的分析,指出80年代的主流报纸与社会思潮之间并非单一的引导与被引导的关系,主流报纸扮演着思潮的“参与者”角色;在主流报纸与思潮的互动与影响下,人道主义思潮的理论内涵和话语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发展为无产阶级人道主义。赵琛认为:“主流媒体设置了共同的议题,提供了公开的平台使不同的声音在此汇聚,并在自身立场和空间的转换中,凝聚了社会共识,统一了思想认知,值得关注与回味。”议题设置、“组织讨论”成为80年代主流报纸引导社会思潮的主要方式。

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柴盈

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柴盈分享了她对于新时代社会思潮传播特点的看法,重点探讨了新时代社会思潮的有效引领进路。她认为更好地促进新时代社会思潮的传播必须“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更好发挥意识形态的政治功能。坚持党领导新闻媒体,媒体信息要有正确的政治导向,在润物细无声中起到意识形态的教化作用。此外,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尊重社会思潮的差异性,在与不同社会思潮的沟通、交流中实现平等对话。”

10B53

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妥建清

演讲分享期间,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妥建清对以上的报告分别做了简要评议,一针见血。赵琛说:“妥教授的点评使我受益匪浅,接下来会有的放矢地完善我的论文。”

F6BD

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院长李明德

论坛的最后,李明德院长进行了总结发言:“本次论坛到这里就圆满结束了,但是对学术问题的思考依然在继续,比如,当前研究视野更大、更宏观,缺少微观方面的研究,在这一方面我们要再接再厉。期待明年的相聚!”

文/侯淑娟

图/武道源、周京乐、刘威、马欣然

热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