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

我院学子在第四届中国数据新闻大赛中喜获佳绩

发布时间:2019-06-26 17:33点击:


6月23日,第四届中国数据新闻大赛暨大数据可视化艺术人才培养高峰论坛在湖北大学闭幕。我院共有四支队伍参赛,取得了一等奖1项、三等奖3项和“最佳数据新闻创新奖”单项奖的佳绩。

此次大赛自今年3月启动以来,共吸引全国94个高校和8个业界单位共726支队伍,近3500人报名参赛,最终共有80个作品入围决赛。经过现场答辩和专家评审,我院四支队伍提交的作品中,《“囡囡”的环保督查病例》荣获一等奖,《十面“霾”——数说西安雾霾》《数据收割机》《数据美容师——百大数据可视化工具》等三项作品获得三等奖。其中《“囡囡”的环保督查病例》获得“最佳数据新闻可视化”单项奖。

一等奖获奖作品《囡囡的环保督察病例》由新闻与新媒体学院18级硕士生杜蒙、贺景琪、杨玉华、何雨和软件学院王泽同学合作完成。选题以秦岭事件为引,以第一批环保督查的十个省份为调研对象,通过网络爬虫收集违规违法企业资料28407家,不同形式的问责处理官员3868人,对71005万元的总罚金详细统计归类,收集环保督察十省份中千起典型污染事件,总结各省份10余项重点污染类型,运用镝数、excel等多种可视化软件进行制作。用拟人的思路进行数据新闻的写作,将中国大地比作小女孩“囡囡”,河流比作血液系统,大气比作呼吸系统,植被比作皮肤,污染类型比作身体各处的疾病,将涉及的不法官员,懒政不作为官员比作无良医生,结合数据去探索“囡囡”生病的具体表现及原因;组织对不法医生的处理结果;对“囡囡”病情采取新的处理措施。以故事性的叙事方式描述新闻,将环保督查与生病相结合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便于理解污染的严重程度,唤醒人们的环保意识。海量的数据资料体现了新闻的真实客观性,简洁直观的可视化形式为理解事件各元素间深层联系打下坚实基础。

小组成员表示近十个月的努力终于获得了回报,组内成员充分发挥了各自的专业特色,在完成作品的同时通过理解数据让新闻更有力度,让数据更有温度。此次大赛提供的平台让他们见到了许多有态度有力度的新闻作品,使他们更好的理解并运用数据新闻同时,小组成员还表示会继续努力将来做出更好的数据新闻作品,传递社会价值。

三等奖获奖作品《数据美容师——百大数据可视化工具》由17级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本科生张雯萱、蔺蕊、谢逸飞、谢飞越和电信学院董江彬同学合作完成。作品分为四部分,整体思路是理论与实践并行,推介与探索并联传达与交互并用。第一部分介绍可视化工具,从呈现效果、使用体验、收费情况三个维度遴选出十个具有代表性的工具,并建立包含一百个可视化工具的资料库。第二部分依托中国数据新闻大赛和全球数据新闻大赛对可视化工具进行具体化的分析和检验。第三部分将客观的工具与主观的感受相结合,对学界相关领域的专家及历届中国数据新闻大赛一二等奖的获得者进行采访。第四部分开拓可视化新领域,提出可视化+新概念。该组选手表示通过比赛不仅学习了可视化工具的使用方法,更掌握了一种新思路,用一种系统化、可观可感的方式将杂乱无章的数据呈现出来。

三等奖获奖作品《十面“霾”——数说西安雾霾》由新媒体学院硕8087班周京乐、汪桂桢、吴丛堇、郭谊雷四名同学共同完成,在西安入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背景下,分析考量西安雾霾形成的因素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合理化建议措施。四名同学表示,要想做出好的数据新闻除了掌握精通技术工具呈现方式,更要有对于现实环境的聚焦与关怀,才能实现新闻的价值与意义。

三等奖获奖作品《数据收割机》由17级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本科生彭雅婷、杨朝妍、范佳杰、王侠17级力学专业的周联巧同学合作完成。作品聚焦于新媒体时代大数据背景下如何实现快速采集有效信息,针对对象为不具备编程能力的数据挖掘需求者。小组成员合理分工、各尽其职通力合作,最终以生动活泼的动画形式大家展示了作品

通过此次紧张而激烈的比赛,我校参赛学生受益匪浅,收获颇多。同学们既学到了数据新闻知识,熟悉多种数据挖掘工具,又在团队合作责任担当方面得到充分锻炼。


热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