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市援疆资金的有力支持下,一场跨越3800公里的“思想充电”之旅,于6月16日在古都西安启幕。由西安交通大学承办的“2025年洛浦县中青年干部培训班”正式开班,40名来自洛浦县各单位的中青年干部齐聚西安交大兴庆校区,开启为期10天的“充电赋能”之旅。这场以“异地教学”为纽带的学习之约,既是京疆协作深化干部培养的创新实践,更是为洛浦高质量发展储备“硬核力量”的关键举措。
以学铸魂:开班仪式传递殷切期许
上午8:30,学员们在西安交大教学二区教学楼前整齐列队,以一张“全家福”定格下这段特殊学习旅程的起点。8:35分,开班仪式在教学二区306教室准时拉开帷幕,由西安交大新闻与新媒体学院高级培训中心副主任雷智超主持。

仪式上,西安交大新闻与新媒体学院副教授、高培中心主任沈霄首先致欢迎辞。他以“西迁精神”为引,向学员们讲述了这所百年名校“胸怀大局、无私奉献”的精神传承:“西安交大的根脉里,始终流淌着‘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基因。此次为洛浦干部量身定制课程,既是一次知识共享,更是一场精神的对话——期待大家在学习中感悟‘西迁精神’的时代价值,将其转化为服务边疆的实践动力。”
作为学员“娘家人”,洛浦县山普鲁镇党委副书记、三级主任科员文小路的动员讲话更显“接地气”。他坦言:“选派大家到西安交大学习,是县委领导对大家的信任,更是对大家的重托。”针对此次异地教学的特殊性,他用“三个带着”为学员锚定方向:“带着责任学——把‘本领恐慌’转化为学习动力;带着问题学——结合洛浦发展中的难点堵点找解法;带着感情学——珍惜西安交大提供的优质资源,不负组织培养。”一番话语重心长,更添几分“沙场点兵”的紧迫感。
学员代表、洛浦县第三中学第一党支部书记彭延坤的发言,则传递出青年干部的昂扬斗志:“能参与这次学习,我们倍感珍惜!10天时间很短,但我们一定会以‘海绵吸水’的状态,把课堂上的‘理论富矿’转化为工作中的‘实践利器’,回去后用实干交出一份让组织满意的答卷。”
以学增智:课程设计紧扣“成长所需”
此次培训的“含金量”,藏在精心设计的课程体系里。10天的学习中,既有“高大上”的理论指引,也有“接地气”的实务指导,更融入“沉浸式”的精神洗礼,真正实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理论课堂“解困惑”。针对新时代干部能力建设的核心要求,课程设置直击“痛点”: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重要论述到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解读,为干部划定“行为红线”;从当前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到乡村振兴与直播短视频营销策略,为基层发展打开“新思路”;从基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与媒体应对到党员干部党性修养提升,为履职尽责筑牢“防火墙”。每一堂课都紧扣“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让学员在理论滋养中廓清认知迷雾。
红色课堂“铸忠诚”。此次培训特别安排了丰富的现场教学环节,将课堂搬到历史现场,让信仰“可触可感”:走进西安交大西迁纪念馆,聆听“祖国需要处,皆是我故乡”的动人故事,感悟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在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透过泛黄的电报稿、斑驳的旧军装,重温“抗日救亡”的热血岁月;驻足西安事变纪念馆,从“兵谏亭”的历史回响中,体会“民族大义高于一切”的担当;


而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则以“两点一存”的独特地位(党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八路军抗日的出发点、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全国硕果仅存的革命根据地),为我们展开了一幅“星火燎原”的壮丽画卷——通过历史照片、文物陈列和场景复原,学员们将重温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革命家在照金创建根据地的艰辛历程,感悟“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随后,延安革命纪念馆、杨家岭革命旧址将带学员们沿着“为人民服务”的足迹,触摸新中国诞生的温度;最终抵达梁家河,实地探寻习近平总书记“七年知青岁月”的奋斗印记,读懂“人民至上”的初心密码。每一个教学点都是一部“活教材”,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
互动课堂“强本领”。除了“单向输入”,培训还注重“双向赋能”。无论是管理创新与执行力提升工作坊中的案例研讨,还是中青年干部压力与心理调适沙龙里的经验分享,都旨在打破“填鸭式”教学,让学员在思想碰撞中激发灵感、在经验互鉴中提升能力。
以学践行:期待“种子”扎根边疆
从帕米尔高原到黄土高原,从昆仑之畔到渭河之滨,40名洛浦干部带着组织的嘱托、带着岗位的思考、带着对成长的渴望相聚西安交大。10天的学习,既是一次“充电”,更是一次“蜕变”——他们将在理论课堂中夯实政治根基,在红色教育中厚植为民情怀,在实务教学中锤炼过硬本领。

正如带队领导文小路书记在动员讲话中所言:“这10天,不是‘休假’,而是‘加油’;不是‘终点’,而是‘起点’。”我们相信,当学员们带着西安交大的“知识锦囊”、西迁精神的“信仰火炬”返回洛浦时,必将以更开阔的视野、更务实的作风、更坚韧的担当,为洛浦县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在边疆大地上书写属于新时代中青年干部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