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新媒体系组织开展2025年第五次“学习强科”业务研讨活动

发布时间:2025-04-24 14:54点击:


4月22日下午,新媒体系围绕“如何打造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开展本学期第五次学习强科活动,本次活动特别邀请到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教育部“数据资产价值管理”文科创新团队首席专家赵玺教授作为主讲嘉宾。系党支部书记牛耀红副教授主持。

赵玺教授结合自身实践经验,从学科交叉融合、创新人才培养、科研组织模式等维度,系统阐释了面向学科前沿的跨学科发展及哲学社会科学团队建设经验。他强调,应立足学术前沿,聚焦国家战略需求,推动跨学科深度交叉融合。他介绍了团队在教学育人方面的创新实践,如将前沿信息技术融入课程建设,打造国家级一流课程及线上大数据管理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等,通过创新教学模式和内容获得了学生的广泛认可。此外,赵玺教授分享了新文科学科交叉新路径,包括明确专攻方向、建设交叉团队、搭建实验平台、建立产学研协调机制、推进成果转化、服务社会经济主战场等。最后,他表示应通过顶层设计、团队协作和底层技术支撑,形成“问题导向、能力互补”的跨学科深度交叉融合育人新机制。未来团队将进一步推动“科学家+工程师+转化师”的协同创新模式,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与社会经济发展。

支部书记牛耀红副教授表示,赵玺教授以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经验为例讲述了“新文科学科交叉新路径”,他提出的“明确专攻方向—建立交叉团队—建设实验平台—产生理论成果—建立产学研协同机制—推进成果转化—服务社会经济主战场”路径对于我们开展“有组织的科研”具有借鉴价值。作为智能传播时代的新闻传播学研究者,我深刻意识到:既要深耕专业领域的“独门绝技”,更要具备跨学科协作的“团队智慧”。或许,未来的科研竞争力正体现在这种个体卓越与组织效能的动态平衡之中。这场讲座不仅刷新了我们的科研认知,更指明了从“研究者”向“科研组织者”转型的成长路径。系主任陈强教授谈到,赵玺教授的分享彰显了“有梦想、有谋划、有坚持、有团队”的“四有模式”。要以前瞻性视野提前布局研究方向,系统谋划科研攻关、选题转化与教学融合的完整链条;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在攻坚克难中长本领、出业绩;要形成高效协作的团队机制,为跨学科研究提供组织保障。赫中华副教授谈到,赵玺教授关于面向学科前沿的跨学科深度交叉融合育人新机制、面向社会经济主战场的“科学家+工程师+转化师”新模式等经验,非常值得老师们特别是有着跨学科背景的老师们学习和借鉴。赫老师还与赵玺教授从社会行为计算角度对传播心理学跨学科研究的前沿问题,学科身份转变,高水平成果发表等进行了深入探讨。

文案:张杨一

照片:赵汉卿

热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