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由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主办的“第三届中国数据新闻大赛暨数据新闻教育发展高峰论坛”在西安交通大学举行。其中获得一等奖的队伍有8个,二等奖11个,三等奖22个。赛后记者对一等奖获得者香港城市大学施展小组进行了采访。

记:你们对于这个比赛是如何选题的呢?

答:目前香港的公屋数量不足以将20万蜗居的港人纳入保护网之下,贫困港人住房难、社会贫富严重不均、社会分化加剧一时成为舆论漩涡的中心。公众舆论以公屋供不应求为由敦促港府增加开发住房用地。在公众舆论压力下,香港特区政府做出了增加土地供应的决定。

描述性的媒体报道往往难以触及真相。香港的保障性住房政策的确存在问题,但并非只是供不应求这么简单。片面的数据解读和武断的政策导向,可能让香港的住房问题在误区中越走越远。《何以安居》试图通过多维度、全景式的数据分析,展现香港保障住房制度目前深陷的误区,并挖掘问题背后隐藏的真相。

记:这个作品的内容大致是什么,你们是如何布局的?

答:《何以安居》的内容共分为7个部分。第一页是舆论漩涡,阐述与展示近来舆论热议香港住房问题的状况与公众舆论关注点。第二页是狮子山下,将香港公营房屋相关概念解释、公屋居民情况展示。第三页供需迷局,揭示了香港公营房屋的实际供需状况挖掘与异常情况。

第四页人居变迁,叙述了香港公营房屋政策的发展历程以及港府为改善人居所做的努力,从而进一步揭示出公屋作为保证性住房的初衷被逐渐改变。第五页是公屋安居:通过数据分析发现香港公屋由保障性住房变为人们心中的长居住所,香港政府在解决公屋问题时的难点与误区。第六页公屋60年,以每十年为一个划分,通过图片集配以文字解说公屋内外部特点和变化,展现公屋如何逐渐从保障性住房发展到如今改善生活的居所。第七页是全港公屋地图,我们团队将采集到的香港公营房屋信息,依照GPS位置和规模大小,按年代分颜色标注在地图上。直观的展现香港发展至今的公营房屋。随着鼠标移动可以看到房屋具体的信息。

记:在完成作品的过程中你们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如何解决的呢?

答: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适配问题,难点在于无法同时完美适配各种终端。二是卡顿问题,文件体积与内容质量的难以权衡。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牺牲掉了与部分老旧版本的浏览器兼容性,采用了较新的flex布局,PC端适配良好,移动端基本可用。并采用较优的算法,在保证内容质量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压缩了图片、适配体积。还保留了前端路由,增加一个切换路由的钩子函数。

记:最后能不能大致说一下这次比赛的感受呢?

答:大概感受就是,困难的不是获取数据的方式或者来源或者技术,也不是通过得到的数据构建一个逻辑讲故事,而是在对这个事件已经有了各方面的理解的基础上如何通过数据发现表面上不为人知的事实。真的很感谢祝建华教授的指导和组员们的努力,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