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教学成果凝炼与成果奖申报: 智能传播系组织开展2025年第五次“学习强科”业​务研讨活动

发布时间:2025-04-25 21:27点击:



4月24日下午,智能传播系联合冯博琴名师工作室、新闻系、国际传播系开展2025年度第五次“学习强科”业务研讨活动。本次活动邀请到交大电信学部冯博琴教授领学分享“教学成果凝炼与成果奖申报”,副院长、系主任孙鹤立教授主持,各系所教师及博士生参加研讨。

冯博琴教授从四个方面进行了系统阐述:第一,结合2018、2022近两届国家奖评审的情况分析了国奖关注点。第二,针对写本子时“凝炼成果难重点”这一棘手问题,从判断申报潜力、提炼教学问题、创新点凝炼、成效撰写、做附件及确定成果名称等常见误区及解决建议进行详细解析。第三,通过两个国家级一等奖案例阐述成果凝炼模式,讲解如何突破难点和集大成,打造高质量的教学成果并展现亮点。第四,分享自身凝炼成果的4个感悟,包括转变脑袋、组建团队、平常心态、本子大忌。报告尾声,冯博琴教授还以六道思考题引导大家深入思考,并结合两个范例将抽象内容具象化,助力教师们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申报,为教学成果奖申报提供了全面且实用的指导。

报告结束后的互动环节气氛热烈,师生讨论氛围浓厚。杨帆副教授、李浩然老师认为,涉及跨学科研究成果时,名称表述容易陷入过度技术化的困境,导致核心内容难以直观呈现,这可能是成果名称拟定过程中普遍面临的难题。针对这一困惑,冯博琴教授结合其主持的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培植名师、名课、名实验室,创建国内一流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与研究基地》实战经验,强调可运用“问题导向+方法创新”的结构化命名模式。这种命名方式既能精准直击研究核心问题,明确研究目标指向,又能充分凸显方法论层面的创新突破,使评委快速领会成果的核心价值。

孙鹤立教授最后作总结发言,表示此次学习活动内容充实、干货满满,让系所师生在教学成果凝炼与成果奖申报方面收获了新启发,明晰了新方向,凝聚了新动力。她强调,智能传播系将进一步结合冯博琴教授的经验做法,深耕智能传播学科教学创新实践,推动学院人工智能赋能传媒人才培养与教学成果创新转化。

热文推荐